4月2日,記者走進湘鄉市泉塘鎮泉塘村,美麗屋場隨處可見,三五老人正休閑地散步。“垃圾清運員每2天來清理一次,現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干凈了很多。”村民吳成達告訴記者,村里人見環境好了,主動投資投勞,建設美麗屋場。據泉塘村黨總支書記羅立軍介紹,該村在湘鄉市率先取締垃圾池、垃圾箱,實行垃圾分類和上門服務,垃圾處理和城市小區沒什么兩樣。
省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湘鄉市出硬招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297個村全部實現垃圾處理有償服務,環境治理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鄉村面貌為之一變。
從2019年開始,湘鄉市向“垃圾圍村”宣戰。各村成立人居環境理事會,理事會向農戶每年每戶收取60元垃圾處理服務費,給每戶發放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村保潔員每隔2天上門收集垃圾,直接送到鎮壓縮站,免去鎮轉運中間環節,避免二次污染。市環衛處負責將壓縮后的垃圾,轉運到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在此基礎上,有的村開展“星級庭院”評比,有的村設立人居環境“紅黑榜”,有的村實施垃圾分類積分獎勵,從細處著手,用“繡花功夫”治理“垃圾圍村”。
“頭一年,村里收垃圾處理服務費,17戶村民等等看,沒有交,村委會掏錢讓他們體驗‘上門服務’的好處。第二年,全村只有3戶沒有參與。去年所有村民都參與進來了。”育塅村黨總支書記劉志良說。
過去,湘鄉市采取的是“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但時常因清運不及時,出現垃圾池爆滿、垃圾箱垃圾外溢等現象,天氣炎熱時蚊蠅飛舞、臭氣熏人,村民對此頗有怨言。
湘鄉市農村垃圾處理有償服務推廣后,敞口垃圾池、密封鉤臂箱全部被取締,農村人居環境達到了“干凈、整潔、有序、通暢、宜居”的要求。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