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 ? ? ? ? ?李超 / 孫歐
來源:浙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核心觀點
2023年7月信貸、社融、M2數據超預期走低,主要受6月數據的透支效應影響,半年末沖量或存在一定提前放款,對6、7兩月數據擾動較大。我們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弱修復”,基本面內生動力仍顯不足,信貸需求偏弱,未來金融數據對經濟的帶動有賴于政策傳導效率的提高。預計三季度降準、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較大,同時,我們預計后續央行在維持寬松基調的同時,也將更加強調防止資金空轉、引導資金進入實體;下半年資產價格核心受流動性驅動,流動性寬松環境下,預計無風險收益率將進一步下探,形成股債雙牛格局。
內容摘要
>>7月信貸新增3459億元,超預期走低
2023年7月,人民幣貸款新增3459億元(6月數據為3.05萬億),較去年同期同比少增3498億元,wind一致預期為8446億元,我們預測值為6000億元,更為相近。7月信貸增速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至11.1%。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減少2007億元,同比大幅少增約3224億元,是信貸的主要同比拖累項,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33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672億元,分別同比少增約1066億元和2158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378億元,同比少增約49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37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712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597億元,三者分別同比變動約-239億元、-747億元、+46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170億元,同比多增約694億元。
居民短期、中長期及企業短期、中長期貸款悉數同比少增,主要受6月數據的透支效應影響,半年末沖量或存在一定提前放款,對6、7兩月數據擾動較大。我們在8月1日發布的報告《2023年7月宏觀預測:流動性寬松或驅動股債雙牛》中提出“預計今年6月的高數據或有一定程度提前放款的特征,對7月有所透支”,在7月11日報告《6月金融數據:總量較好,結構分化》中提出“我們認為在半年末銀行存在沖量訴求、及在穩增長的背景下,信貸數據或有前置,按揭貸可能存在提前放款的情況,推高6月數據”,目前看,觀點得到驗證。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弱修復”,基本面內生動力仍顯不足,信貸需求偏弱,未來金融數據對經濟的帶動有賴于政策傳導效率的提高。我們堅持下半年信貸將總體同比少增的判斷,維持年末信貸增速回落至10.5%左右的判斷。
>>7月社融新增5282億元,同樣超預期走低
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億元,低于我們預期的1.08萬億和wind一致預期的1.12萬億。7月社融增速較前值回落0.1個百分點至8.9%。
社融增量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64億元,同比少增389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39億元,同比少減798億元;委托貸款增加8億元,同比少增81億元;信托貸款增加230億元,同比多增628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962億元,同比少減782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179億元,同比多21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109億元,同比多111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786億元,同比少651億元。
對社融拖累最大的項目是信貸和股票融資,社融口徑人民幣貸款較人民幣貸款口徑數值少約3095億元,主要源自非銀貸款及境外貸款的影響,非銀貸款體量約2170億元,預計境外貸款7月增量約925億元。
7月社融結構上同比多增主要來自信托貸款、未貼現票據、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對于信托貸款,或主要受地產金融政策影響,近日,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將“金融16條”中兩項有適用期限的政策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底,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對房企存量融資展期,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十六條”明確規定“支持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預計對信托貸款數據有支撐,且融資類信托若依據存量比例壓降,則每年壓降規模也是同比減少的。
對于未貼現票據,7月銀行表內“沖票據”特征較為明顯,導致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仍為負值,但基數較低導致同比略有改善。
對于企業債券,隨著企業債收益率下行,企業融資需求也略有改善。
對于政府債券,今年與去年政府債發行的錯位效應下,7月數據同比多增,預計8、9月專項債發行提速,數據將繼續有支撐。
>>M2增速繼續回落,居民超額儲蓄季節性下行
7月末,M2增速下行0.6個百分點至10.7%,低于我們的預測值11%和wind一致預期的11.1%,主要受信貸拖累。
7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1.12萬億元,同比多減1.1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8093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53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907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130億元。
我們繼續估算2020年-2023年7月我國居民超額儲蓄體量為6.92萬億,較上月體量減少約4600億元,符合我們的預判,我們在8月1日發布的報告《2023年7月宏觀預測:流動性寬松或驅動股債雙牛》中提出“居民儲蓄行為也存在季節性特征,銀行往往存在季末沖存款的傾向,進而季末居民增加儲蓄,但季初存款資金或重新大量流入理財產品,我們預計7月居民超額儲蓄或有一定回落,但不改變其總體積累的趨勢”。我們認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導致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悲觀的根本性原因,也因此居民超額儲蓄的釋放將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未來較難大量釋放至消費、購房,其仍是值得資本市場重點關注的資金體量。
7月末M1增速較前值繼續下行0.8個百分點至2.3%,地產銷售低迷、居民消費活躍度分化,去年基數走高是主要影響因素。M1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企業活期存款,其與消費類相關行業的現金流直接關聯,由于我們判斷居民消費、購房活動修復是漸進的,幅度可能相對較弱,預計M1增速年內后續大概率波動上行,但速度較為緩慢。
7月末M0同比增速9.9%,較前值小幅上行0.1個百分點,當前位置仍然較高,這與2020年、2022年表現相似,體現經濟修復的結構性失衡,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經濟改善略弱,導致持幣需求增加。
>>預計貨幣政策維度三季度降準、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較大
結合近期各重大會議的政策信號,我們預計貨幣政策維度三季度降準、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較大,一方面積極推動寬信用,改善企業資金可得性,另一方面進一步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值得注意的是,8月4日央行新聞發布會中提出“防止資金套利和空轉,提升政策傳導效率”,我們認為體現出政策較為關注資金是否有效進入實體部門,在做好逆周期調節、投放流動性的同時,引導資金有效進入實體也是關鍵。今年初以來銀行間市場回購成交量中樞持續攀升,6月以來多日維持在8萬億上方的體量,我們認為后續央行在維持寬松基調的同時,也將更加強調防止資金空轉、引導資金進入實體,進而強化穩增長效率。
其他的政策工具方面,預計結構性政策工具也將持續發力,7月14日,人民銀行新聞發布會提出“必要時還可再創設新的政策工具”,預計下半年仍可期待新創設的結構性政策工具。預計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有望新增額度,發揮“準財政”屬性。
7月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強逆周期條件和政策儲備,我們認為下半年資產價格核心受流動性驅動,流動性寬松環境下,預計無風險收益率將進一步下探,形成股債雙牛格局。
>>風險提示
企業盈利、居民消費及購房情緒進一步惡化,經濟基本面承壓,政策效果不及預期;數據測算或存偏差風險。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