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梁寶欣 李貝貝 深圳報道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在2020年9月明確提出了“雙碳”目標。近幾年,隨著“雙碳”目標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各地各行業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促進發展方式的降耗升級,積極營造節能降碳濃厚氛圍,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資料圖片)
數據顯示,在全世界主要城市中,樓宇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平均占城市總排放量的60%。建筑物作為碳排放大戶,在“雙碳”進程中肩負重大使命。
“相比于傳統的行政手段,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之一是通過建立配額管理制度下的碳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仲量聯行中國區辦公樓市場研究負責人米陽表示,“隨著相關政策框架的搭建和完善,建筑及房地產行業已經到達一個關鍵轉折點,碳排放核查及碳配額清繳開始成為部分建筑物業必須完成的工作職責,各地碳配額的發放或將進一步收緊,而碳中和費用必然將隨碳價上漲、配額收緊而逐漸增加。”
據《華夏時報》記者觀察,在“雙碳”要求提出后,房地產企業的產品與生產標準等開始逐漸與雙碳密切掛鉤,如零碳建筑、EOD模式、“15分鐘城市”等,一些新的賽道漸漸受到關注。此外,還有不少地產企業通過“跨界”能源領域來求生,比如廣宇發展、榮盛發展,又比如保利資本與碧桂園創投聯手孵化的保碧新能源。
房企“跨界”能源領域求生
在雙碳目標下,2022年至今,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也促使我國新能源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行業前景廣闊。而就在我國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的時候,房地產行業步入了深度調整期,有不少房企紛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如布局新能源賽道。經濟學家任澤平也曾在2022年公開表示:“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新能源是近兩年最大的風口之一。”
早在2020年5月,保利資本便聯合碧桂園創投發起設立“保利碧桂園產業鏈賦能基金”。2022年6月,保碧基金成功孵化了“保碧新能源”;10月成立了保碧新能源公司,布局新能源光伏科技行業,探索業務轉型新路徑。
據了解,保碧新能源的愿景是堅持以分布式電站投資為核心主業、以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為長期發展方向,向工商業業主提供全面優質的綠能節碳服務,助力我國盡早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據“保碧新能源”官微6月13日消息,近日,保碧新能源再次完成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恒信華業、欣旺達,商湯國香資本、昱能科技等多家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和產業資本聯合投資。疊加此前完成的A輪融資,保碧新能源首次對外融資合計完成近10億元。而保碧新能源的首次對外融資聚焦于引入產業背景的投資人。通過A輪和A+輪融資,保碧新能源的投資人匯集了包括光伏產業鏈、儲能電池、新能源車、能源互聯網等多個方向的頭部企業和關聯資本。
此外,據記者觀察,今年上半年,還有房企繼續“加碼”新能源賽道。6月8日晚間,榮盛發展(002146.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股份方式購買盟固利76.44%股權,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據了解,盟固利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
對于上述交易,榮盛發展表示,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與銷售。近年來,由于經濟環境及行業形勢的雙重影響,公司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因此,公司主動謀求業務轉型升級,布局新能源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后,標的公司將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能源業務將成為公司主營業務之一。本次交易將有利于提升公司科技創新發展潛力,增強公司的資產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公司未來業務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廣宇發展則直接剝離地產業務,全力發展新賽道,并嘗到了“甜頭”。
7月15日,廣宇發展(000537.SZ)披露2023年半年度業績快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18億元,同比增長8.17%;實現營業利潤7.01億元,同比增長41.20%;實現利潤總額7.03億元,同比增長41.6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5億元,同比增長35.16%;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35.87%;基本每股收益0.30元/股,同比增長36.36%。
廣宇發展公告顯示,業績增幅的主要原因:一是新項目投運及風況、輻照良好,發電收入穩步增長;二是通過貸款置換、利率壓降等方式,融資成本降幅明顯;三是部分電費補貼收回,補貼電費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減少。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9月,廣宇發展啟動重大資產置換,將公司所屬23家房地產子企業股權與控股股東魯能集團、關聯方都城偉業合計持有的魯能新能源 100%股權進行置換。2022年1月14日、2022年3月14日,廣宇發展完成上述資產置換涉及的相關置出資產和置入資產的過戶登記及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對價的支付。
零碳建筑是未來重點賽道
相比于部分房企在能源領域的“開源”,更多的房企則是圍繞著“雙碳”目標在“節流”,推動中國探索零碳的未來。萬科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更是在2021年直言,“房地產行業如果不搞‘雙碳戰略’,根本就沒有出路。”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探索工作的基礎上,從政策制度、基礎設施、技術規范和綜合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
據悉,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仲量聯行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碳排放核查、碳配額獲取及清繳履約已經成為了影響房地產企業和樓宇運營的重要一環,在中短期內理解和走通碳排放權交易流程,在長期內尋求節能減排的長效解決方案,將是所有資產持有人和物業管理人的必修課題。
而仲量聯行數據顯示,每棟樓宇年均碳排放量水平差距極大。以北京為例,單體建筑年平均排放量分布在3000—15000噸區間不等,在此基礎上,部分樓宇所獲得的碳配額虧缺或可達到20%,這也意味著單項目最高約額外支持50—70萬元,以購買配額完成清繳履約。而隨著中國碳市場持續發展成熟,且全國及各地碳配額發放收緊,國內碳價上漲為大勢所趨。
不過,仲量聯行也表示,碳市場建立和運行的根本邏輯并非促進碳排放權的交易和買賣,而在于控制能耗及碳排放。因此加速節能減排步伐是房地產項目和企業在中長周期的必經之路,提前布局技術改造、優化節能運行、利用綠色能源,將顯著降低碳排放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和管理壓力。
7月26日,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服務平臺聯席主管、大中華區估價及顧問服務部咨詢服務主管黃衍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指出,房地產企業減碳是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的必然要求。目前火熱的“ESG投資”“綠色投資”對于房地產行業,都要求其充分考慮氣候和環境可持續性目標,零碳建筑在這一趨勢下無疑是房地產企業未來重點布局的新賽道。
比爾蓋茨也在《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中指出,“那些率先建立起偉大的‘零碳’企業和偉大的‘零碳’產業的國家,將在未來幾十年里引領全球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歷經兩年,7月24日,住建部在官網發布了國家標準《零碳建筑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據了解,2021年4月9日,國家標準《零碳建筑技術標準》啟動研編。
根據《征求意見稿》,所謂零碳建筑,是指適應氣候特征與場地條件,在滿足室內環境參數的基礎上,通過優化建筑設計降低建筑用能需求,提高能源設備與系統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建筑蓄能,在實現近零碳建筑基礎上,可結合碳排放權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等碳抵消方式,同時符合相關規定的建筑。
不僅僅是建筑,連物流園區也在朝著“零碳”探索。據記者了解,萬科旗下萬緯物流正在探索著全新的零碳可能性,而其上海奉賢臨港零碳園區項目入選由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與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發布的《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
萬緯物流上海奉賢臨港零碳園區位于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園區面積約為3.7萬平米,倉庫總容量為19583板,為單棟三層坡道庫,裝卸作業平臺37個。其通過在所有倉庫屋面架設分布式光伏系統,形成與以往園區完全不同的電源結構,光伏發電量可適度抵消建筑物綜合運行能耗。同時,園區通過采用高性能建筑圍護結構,積極利用屋頂天窗自然采光減少人工照明,提高機電系統效率,加強各個系統的運行管理以及各系統的性能,使用高效節水器具,并配置低排放和節能車輛專用停車位。
在黃衍維看來,房地產行業的產業鏈貫穿在建筑的整個全生命周期內,從建材的生產和運輸、建筑的設計、建造及施工、資產的運營、管理以及拆除等多個環節均有參與。作為城市基礎建設及發展中的重要一環,房地產行業的綠色與低碳發展一定是全鏈條、全產業的,會協同上下游共同抵御外部風險、識別發展機遇。所以整個鏈條中的相關企業,無論體量大小,都需要通過提前布局、巧抓機遇、積極轉型參與到產業鏈的變革中。
堅持“氣候正像”超越凈零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黃衍維還特別指出,建筑行業通常通過減少排放來實現零碳,但如今一些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尋求實現負碳的方法。像堅持“氣候正像”能為企業帶來一系列長遠價值。
戴德梁行研究報告指出,“氣候正像”即負碳排放,是一種超越低碳與零碳的碳治理體系,它通過吸收利用或消除比排放量更多的二氧化碳來產生環境效益,從而超越凈零排放。
那房企能從“氣候正像”中獲取什么發展機遇?
對此,黃衍維表示,“氣候正像”中要求的綠色與低碳發展會影響到項目及資產長遠的投資回報。房地產企業參與“氣候正像”是否會與其盈利目標產生矛盾,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會思考的問題。雖然在項目發展初期或要面對負碳排放相關的成本壓力或增量成本,但若能制定契合企業能力和需求且兼具彈性的可持續發展方案,成本往往可控,且其投入能與其未來收益匹配,例如升級相關設備和配套的效能,此部分投入可在后期運營中通過降低能耗水耗,以及延長建筑壽命等后期優勢得以補償。
“另外,實現‘氣候正像’及減碳目標過程中所帶來的一系列間接效益和附加價值也不可忽略,例如有利于推動企業的經營朝向更穩健永續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更為可持續的盈利目標。從綠色建筑的發展浪潮可見,市場已涌現一批將綠色可持續作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企業,通過制定與企業能力和產品定位相匹配的綠色建筑技術方案和市場營銷策略,使得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在與其帶給終端客戶體驗的價值相比時,依然能達到經濟上的可行性。”黃衍維說道。
在黃衍維看來,堅持“氣候正像”也是房地產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有利于提高客戶對產品的信心,建立一個正面的品牌形象的機會,贏得客戶信任和忠誠度,在面對各種市場低迷的情況時也往往更具韌性。
“良好的綠色與低碳管理亦有助于提升房地產企業的ESG評級表現,從而支持相關投資決策,甚至在債券和貸款的安排中得到額外優惠,減省利息成本,為企業帶來實際經濟效益。可見,積極利用綠色金融進行融資,能夠保持資金鏈的可持續性。‘氣候正像’所帶來的機遇并不只限于經濟層面。其他無形的價值,如響應氣侯危機的適應力、企業形象、用戶體驗等,也是進一步改善項目市場表現的積極元素。”黃衍維說道。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廣東佛山市局(公司)扎實推進雪茄品牌培育
- 酷睿i9 9880h處理器怎么樣(i708550u和i9 9880h哪個好)
- 東方甄選(01797)最新回應:不是直播間被關 是自營品店鋪關了幾天
- 王者獨角獸(洛克王國值得練的寵物2023及2023值得練的寵物有哪些)
- 門的尺寸一般是多少的(門的尺寸一般是多少)
- 工信部官員:推動虛擬現實在重點應用領域規模化發展
- hate doing hate to do的區別(hate to do something 與hate doing something有什么區別)
- 都市劇能否放下塑造“完美花木蘭”的執念
- 暑運首月深圳機場新開加密航線近20條,將開通多條國際航線
- 福星股份07月27日漲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