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紙螃蟹”熱賣。受高溫影響,今年螃蟹很有可能減產,很多人擔心拿著螃蟹禮券兌不到貨。媒體調查發現,很多商家的螃蟹禮券,不僅優惠幅度更大,而且從過去的三年有限期改成了今年的無限期,其理由正是“打消消費者的顧慮”。(9月5日《揚州日報》)
乍聽起來,這個理由還是站得住腳的。消費者不是擔心今年螃蟹減產,到時兌不到貨嘛,那就推出無限期禮券,今年兌不到可以明年,明年兌不到可以后年,這樣總沒有后顧之憂了。可問題是,禮券無限期,就能保證售賣禮券的商家會無限期存在嗎?看看往年大量積壓的禮券,這恐怕不是杞人憂天。
“紙螃蟹”的出現,不是一年兩年了。銷售模式的創新,好處不必懷疑。商家吃到了最大的“蛋糕”,既減輕了銷售壓力,還可以根據預售情況精準組織銷售;而養殖戶可以據此更好地指導生產、擴大銷售;消費者隨兌隨吃也確實方便。但是,近年來“紙螃蟹”有些變味了,消費者針對“紙螃蟹”的投訴和疑問也越來越多。
從往年的經驗來看,雖然手里拿著蟹券,但要想吃到、吃好,不是一件容易事。每年都有消費者反映,真要兌現的時候,商家總會推三阻四,很難及時拿到貨。商家會打太極,發貨始終在路上,有的干脆玩上了“水上漂”,人都不見了。消費者好不容易拿到貨,卻發現好的變次的,大的變成小的,公的變母的,和想象中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消費者只好自認倒霉,因為即便找到商家,商家也是用各種理由搪塞過去,甚至置之不理。去年,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螃蟹禮券兌換難等投訴發布的“雙節”消費提示稱,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
媒體曾經報道過“紙螃蟹”背后的“生意經”,一些商家根本沒有基地,也沒有準備組織貨源,就開始大肆印制禮券。一張禮券,面值500元,商家以400元的價格“批發”,營銷售人員再以500元的價格對外出售。沒法兌現怎么辦?很簡單,消費者是會遺忘的,兌換時間越長,越有可能忘記。僅僅是“遺忘的收益”,就讓不少商家賺得盆滿缽滿了。市場上還存在回收禮券——營銷人員一邊以500元的價格銷售,一邊再以250元的價格回收,然后再以300元的價格返賣給商家。印制、銷售、回收、轉賣,一條龍下來,形成了一條完整產業鏈,在一只螃蟹沒進沒賣,沒有見到“泡”的情況,商家和營銷人員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這樣的“紙螃蟹”脫實就虛,已經有了證券化趨勢。一路空轉,問題積淀了下來。蟹農不僅沒有多賣出多少蟹,反而會在被誤導后對市場情況誤判,收益沒有保障。消費者成了最大的“冤大頭”,拿著螃蟹券,卻連螃蟹的腥氣都聞不到。而回收紅火的背后,意味著有些人擁有大量的禮券,那么,這些券是從哪里來的?每到過節的時候,紀檢部門都會提醒“廉潔過節”,不是沒有道理。也許一張蟹券金額有限,但數量多了,性質就完全變了。這里的廉潔風險點,不能不引起重視。
“紙螃蟹”不能打錯了算盤。往年有限期三年,今年變成了無限期,真是為消費者著想嗎?還是精心設計出的陷阱?有律師認為,“紙螃蟹”屬于預售券,而無限期券比有限期券的風險還要大,建議將此類非一次性兌換螃蟹的預售券納入到預付卡管理辦法及其細則明確的監管體系中去。一年又一年,“紙螃蟹”還要帶著疑問爬多久?捆上監管的繩子,這確實是個思路。(喬杉)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12個行業PMI回升 8月制造業五大分類指數一平三升一降
- 服貿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國際吸引力大增
- 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發展 多家企業致力于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
- 繼續發揮好外資專班的作用 商務部引導外商持續加大制造業和研發領域的在華投資
- 細化明確項目參建各方質量責任 交通運輸部對工程質量行為形成剛性約束
-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強化 服貿會10年見證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 積極展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 本屆投洽會將圍繞3大板塊
- 分為初期、近期、遠期3個階段 跨座式單軌交通客流預測年限應與設計年限一致
- 線上便捷性和個性化推薦優勢逐步放大 多快好省的即時零售正在脫穎而出
- 與其他領域不斷融合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表現出了鮮明的數字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