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林琳 見習記者范天汝 通訊員 馬遙遙)七旬老人腿疼、冰涼,走路時出現跛行,在醫院檢查發現患上“腿梗”,其左小腿動脈有長段的狹窄甚至閉塞。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血管外科為老人實施了介入手術,成功開通了病變血管。
家住洪山區的劉婆婆(化姓)今年74歲,患糖尿病二十余年,平時喜吃甜食,多年來血糖控制不佳。兩年前,劉婆婆開始出現左下肢行走后疼痛,呈間歇性跛行,漸漸地跛行距離不足200米便要停下腳步休息。除了行動上的不便,劉婆婆發現自己的腳發涼,即便在酷熱的三伏天都需要穿上厚厚的襪子。半個月前,劉婆婆的癥狀加重,到最后疼的路都走不了。一周前,她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血管外科就診。
通過相關檢查,醫生發現劉婆婆左小腿動脈有長段的狹窄甚至閉塞,詳細詢問病史后判斷這個跟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有很大關系。血管外科醫療團隊為劉婆婆成功實施了介入微創手術,下肢缺血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在圍手術期,內分泌專家也為劉婆婆進行了有效的控糖治療。
血管外科主任何濤及團隊為患者進行介入手術。通訊員供圖。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累及到下肢動脈,導致動脈狹窄閉塞從而引起肢體缺血。而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吸煙都是造成血管閉塞的高危因素。”血管外科主任何濤向記者介紹,“手術結束并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更多的時候應該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煙忌酒,合理膳食,規范治療高血壓、高血糖等基礎疾病,這些措施都有利于預防下肢動脈硬化。尤其在飲食上宜清淡,人到中年應避免經常進食過多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專家提醒,動脈硬化閉塞癥發病年齡大多在50至70歲,男性病人比女性多見,多發病在三高、吸煙、肥胖人群。最早出現的癥狀為患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的會導致截肢,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早到醫院血管外科就醫。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