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 記者 龍琦 實習生 吳凱 通訊員 熊智鵬 株洲報道
8月14日晚上7點,家住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路小區居民劉先生沒有把車開進自家小區,而是轉進對面的市財政局停車場。
(資料圖)
“我們小區建設較早,規劃車位不夠,停車一位難求?!眲⑾壬嬖V記者,自去年12月株洲市財政局停車場部分車位免費對外開放后,周邊小區停車難問題得到緩解。
機關事業單位錯時開放停車場。
株洲市大力推進市直機關停車位對外開放工作,在加強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工作日特殊時段、休息日錯時停車的安排,兼顧了辦事人員和附近居民的需求。截至目前,已開放市直機關停車場30個,錯時開放車位1314個。
今年以來,株洲市城管局按照市“三微六位”民生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認真履行“車位”工作牽頭單位職責,積極推進停車管理相關工作,極大緩解了部分區域停車難問題。
因地制宜 改造一批老舊社區
老商圈、老社區、學校等地,停車難一直困擾著市民生活。這類區域的建筑密集、道路復雜且狹窄,選址和施工建設方案,都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難題。
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車位供給不足。
截至2022年底,株洲市中心城區機動車保有量約34.15萬輛(不含淥口區),有數據統計的停車位約35.1萬個。按照國家暢通工程平均指標體系規定,停車位供給量宜為機動車保有量的1.2倍,即全市城區停車位供應總量宜為41萬個。
如何變“堵”為“通”、緩堵保暢?
“我們開展了全市停車設施基礎信息普查工作,科學選址?!敝曛奘谐枪芫忠患壷魅慰茊T石建庚介紹,一方面摸清設施底數基數,另一方面收集停車設施時間、空間使用情況基礎數據,按照全市停車管理“信息一張網、管理一平臺、技術一標準、運營一盤棋、一個APP”的工作目標,推進城區道路停車資源整合,優化智慧停車平臺功能。
同時,結合實際,建立動態閑置土地資源臺賬、征集群眾關于停車場建設改造的“心愿清單”,“一賬一單”相互對應,把停車場建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株洲市二中生活小區(老二中宿舍)停車位改造。
例如,株洲市二中生活小區(老二中宿舍)建于上世紀90年代,由于小區建設較早,周邊沒有配套的停車場,加之道路狹窄,在改造之前,停車秩序混亂,導致會車困難,易引發區域性擁堵。在社區散步的李阿姨說:“這里因為停車經常發生矛盾,停車位就那么多都去搶,最主要的是路也狹窄,會車都開不動,經常性的一堵堵一片。”
“小區已納入天元區2022年改造項目,總投資265萬,計劃在小區里改造、新增停車位120個,把小區里之前的綠化帶和閑置的土地,全部改成停車位。改造之后小區停車位會增加到190個,讓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更方便?!碧煸獏^物業服務指導中心工程室主任游正波介紹,按照便民利民、節約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則,最大限度滿足市民的停車要求。
二中生活小區只是株洲“車位”改造成就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最近三年株洲市新增車位14080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增車位7687個。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82個,充分利用老舊小區空坪隙地增加、拆除違建騰出空間等方式改造、增加停車位,預計新增車位2000余個。
柔性執法 有效遏制車輛違停
8月15日上午10點49分,正在神農公園游玩的成先生收到一條手機短信:“您的機動車停車位置處于違停區域,請于10分鐘內駛離,否則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p>
原來,成先生把車輛違停在了公園后門口的人行道上,且壓占了盲道。收到短信后,他立即趕到停車點將車開走。
這是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實行的人行道違停“10分鐘免罰”舉措,通過搭建人行道違停處罰信息化系統,并與交警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城管執法隊員只要手持“城管通”執法設備,拍攝違停車輛的車牌、違停地點等圖片信息,經系統后臺工作人員審核確認違停行為后,系統會立即自動向車主發送一條手機短信,提醒車主10分鐘內將車輛駛離。
城管執法人員對違停車輛拍攝取證。
對于超出10分鐘仍未駛離的車輛,系統會生成一張人行道違停執法告知書,由執法隊員貼在違停車輛前擋風玻璃處,完成前期執法流程。
這種人性化舉措也讓違停車主心服口服。石建庚表示,目前車輛違停處罰執行到位率逐步提升,有效改善以往處罰執行到位難等問題。
以前靠經驗,現在看數據。信息化手段的不斷完善,也讓違停巡查執法更精準智慧。株洲市城管局作為車位管理工作的牽頭單位,堅持系統治理,逐一破解難題。
今年1—7月,交警支隊城區查處違法停車行為共285396起;市城管局城區查處違法停車行為共28958起。上半年,市交警各區大隊聯合城管、消防等部門對農貿市場、學校等違法停車問題突出的路段開展專項整治3次;今年7月,市市場監管局檢查城區停車場60家,其中出動執法人員127人次,處理投訴、舉報15件,約談責令整改1家。
“停車位供給不足,客觀上導致了違法停車現象普遍存在。我們推出柔性規范執法,堅持聯合執法,形成有效機制?!笔ǜ硎荆枪懿块T還將立足道路實際,積極引導市民群眾規范停車,及時糾正和制止不按規定停車行為。
“通過系統治理,花一到兩年的時間,通過建成配件停車場為主、戶外停車場為輔、戶內停車位為補充的停車系統,緩解市民出行難停車難的問題。”石建庚說道。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