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關注 > 正文
讀書故事⑤|“采蜜”人李放鳴:為尋“金陵”入“夢中”不覺鵬城已至秋
2023-02-06 17:39:51 來源: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文建美 實習生 寧靜怡 攸縣報道

攸醴交界處群山連綿、云霧繚繞,巍峨的彤嶺大山遮住了“遠方”。


(相關資料圖)

1953年8月,李放鳴便出生在彤嶺大山腳下,一個有著五個孩子、母親眼睛矇朧、只有父親一個弱勞力的貧困家庭。

眼前看不到的“遠方”,他用書籍給自己鋪了一條“走出去”的路。

“像工蜂千里追花釀蜜”

小時候,李放鳴最愛的是讀語文,最喜歡的是寫作。文章常被老師當作范文在班上朗讀,讓他初嘗了讀書的甜頭。這種喜悅漸漸使他懂得:書是他向上成長的臺階,并在心中萌發了一種“嗜書為命”的愛書感情。因此,他自初小一年級起,就將自己讀過的書,都珍藏了起來。

李放鳴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三不打牌,但卻極愛買書,數10年來他把節省下來的錢,多用于購書。每當進城開會或辦事,哪怕時間再匆忙,他都要到新華書店精心挑選數本心愛的新書,當珍寶一樣喜孜孜地帶回家。他把自己的“找書”比喻成“工蜂追逐花蜜”,1998年秋他首次到特區深圳時,為了補齊兩本《金陵春夢》的失本,幾乎跑遍了半個深圳。為補齊三本"星火燎原"失本,他在縣圖書館舊書樓上尋了一次又一次……就這樣,書越買越聚、越存越多,成了他人生旅途上的一筆特殊財富。

2008年,李放鳴成功爭取了攸縣笫一家"農家書屋"落戶到自己家。到現在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年的5月12日,時仼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譚好強、縣文廣新局局長劉桂芬和縣圖書館館長王曉東,一齊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到目前為止,他已擁有一個60平方米的家庭大圖書室,2005年曾被評為全縣的"優秀藏書戶"。

李放鳴家庭圖書室。

“不動筆墨不看報”

參加工作后,李放鳴在文化宣傳的崗位上堅持了40余年。他擔仼鄉廣播自辦節目編輯,向報刊、電臺、網站投稿,使坪陽一度成為攸縣在省市新聞媒體發稿最多的鄉鎮,1998年他被攸縣縣委宣傳部評為全縣十佳通訊員之一。

2017年,退休后的李放鳴因為寫作上小有名氣,被攸縣有關部門聘請,為攸縣五區大會戰之一的旺景區指揮部編輯簡報;2018年至今,他被寧家坪鎮政政府返聘為鎮文化站長,繼續從事文化宣傳工作。

平臺的增大與不斷的磨煉,李放鳴在寫作上的成績更加亮眼。2022年,他在市以上媒體發稿總數達到了132篇,其中:國家級42篇、省級39篇、市級51篇,他的稿件登上了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學習強國等各大媒體。對于他而言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見稿件被登載。

李放鳴的自編書。

“十年作家夢,書香伴我行。”

在縣內前輩的提攜和引導下,李放鳴現已成為攸縣作家協會會員、攸州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青年文學家株洲文苑編委會成員和湖南科技報特約作者。

他的作家夢越做越甜蜜,多少個夜里凝神靜思,多少個文波腦際涌現,多少次跳床抓筆疾書,多少篇文稿這樣寫就。充滿正能量的報告文學、美麗的坪陽山水畫卷、英雄群像、逝去歲月的重現;遠逝親情的懷念……苦變成了甜,寫變成了樂。

李放鳴熱愛寫作,他是《文藝窗》發稿常客。在作協的組織下,他積極給《孝親敬老暖攸州》《攸縣風物》等地方志書撰稿,向《青年文學家》《湖南紅網佳作天地》等投稿,參與“三湘讀書月”征文并獲獎。在第一部《筆耕墨痕》文集問世后,又相繼出版了《坪陽印記》《錦秀田園花果香》《文化賦彩潤山鄉》。

撫今追昔,李放鳴感慨萬千:“在攸縣作協這塊園地里當一株無名小草,是自己今生中的最美遇見;向會刊致一篇自己心靈中的文稿,是自己開放在世間最美的鮮花!”

相關鏈接:

讀書故事 在書香里體會人生百態

讀書故事①丨湘妹子羅娜:讀小學時第一次從書中認識“冇”字

讀書故事②丨醴陵“農人”鄧立平:父親再也不罵我“蠢寶”了

讀書故事③丨采茶姑娘張冬嬌:放下頭花“換”了書

讀書故事④丨公益有心人龍興:孩子的接頭暗號不都是“孤勇者”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