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關注 > 正文
慈利縣三合鎮:綠色種養奏響“生態好茶”循環曲
2022-12-16 14:59:33 來源:紅網


【資料圖】

三合群山峻嶺之中的慈利縣三合鎮茶馬村。

紅網時刻新聞12月15日(記者 汪衡 通訊員 宋發如)初冬時節,日漸寒冷,位于三合群山峻嶺之中的慈利縣三合鎮茶馬村卻是一片熱鬧。茶農們陸續來到村委會前坪領取肥料,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村上實施的農業項目贊不絕口,“今年施了自家做的生態有機肥,土質變好,茶葉品質也越來越好了。”“養殖和種茶相結合,種茶成本降低了,化肥變成有機肥,茶樹長勢也越來越好,喝得更放心……”

慈利縣三合鎮產茶歷史悠久,今年成功列入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乘著產業發展的東風,一批茶園植保設施、廠房加工生產線、展銷窗口基礎設施建設步入快車道。三合鎮在已有基礎上逐步完善建設1000畝高標準茶園,各村推廣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土壤改良等技術,奮力實現規模茶園標準化,企業加工精細化。

“以前最煩惱的事莫過于禽糞的處理,現在一切變得很輕松了。”今年,唐植龍經營的合作社與茶馬村達成協議,統一購買運輸設備,并將加工好的有機肥料安排專人送到村委會,免費給農戶們發放,還定期給農戶們培訓養殖、加工、種植培訓,做到人人會、個個懂,以綠色種養循環打通了茶葉高品質“最后一公里”。

“今年施了這個肥料,至少節約成本25萬元,村里的雞糞再也不愁沒地去了。”茶馬村負責人說,養殖場的糞污通過發酵、加工等多道工序集中處理后,生產出優質的堆肥和沼液、沼渣,經濟效益顯著,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這些有機肥施在茶園里,既解決了糞污處理難題,又增加了土壤肥力,茶葉營養成分和產量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實現了綠色生態無害化,種養循環品質化。

作為慈利縣茶葉主產區,2022年,三合鎮茶園面積達到4萬多畝,產茶7000噸,茶葉總產值約3.38億元。目前,有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18家,公司1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年產值均在2000萬元以上。

通過持續加快“走出去”,茶企也為山區茶農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通過做好“茶葉”與“文化”融合,一片葉子,帶動了產業扶貧,實現了品牌逐夢。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